中心新闻
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MTA学员在“中国文学和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交流

作者:   时间:2025-10-20   点击数:

(通讯员:黄婷)10月17日至18日,学校举行“中国文学和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国际学术会议。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来自英国、加拿大、埃及、南非、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省内外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作家及研究生参与。学校40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现场参会。学校副校长汪云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采用1个主旨发言论坛和8个平行论坛的方式进行。我校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MTA教育中心主任朱运海教授和汉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祝东江教授共同主持“平行论坛(4):中国文化的辐射效应:文旅融合与应用研究”。来自我校MTA教育中心的6位学员参加学术会议,并在该平行论坛做交学术流发言。

23级MTA研究生王椰同学以《襄阳市“科普+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策略研究》为题,为襄阳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科普旅游”这一发展新业态。他从襄阳市丰富的资源和多领域的产业基础的特性出发提出襄阳市具备发展“科普旅游的有利条件,并通过对现实发展情况的调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发展效能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24级MTA研究生彭文昱同学以《襄阳张自忠抗战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为题,对张自忠将军的抗战故事及红色文化基因底蕴进行了详尽的分享。以时间线为轴,以红色精神为底,对襄阳红色资源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品牌打造策略和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24级MTA研究生吴碧栓同学的《基于文化转译理论的襄阳古城“侠义襄阳”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以文化转译理论为基,提出“借助沉浸式场景营造与多元化传播策略”塑造襄阳古城“侠义襄阳”形象,以此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扩大襄阳旅游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

24级MTA研究生杨秋平同学将著名诗人孟浩然《春晓》的文化韵味深深的赋予在鹿门山景区,从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规范要素四方面解码《春晓》中的鹿门山文化基因,又从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发展力四方面提取鹿门山与《春晓》融合的发展对策,以期助力襄阳高端文旅目的地的打造。

25级MTA研究生龚月同学深⼊探讨了《跨境⽂旅IP对文旅资源国际传播的驱动与实践研究》,聚焦“跨境文旅IP”这一新兴范式,提出了构建以“IP内容构建-传播矩阵搭建-产业生态联动”的实践路径与模型,为我国文旅发展的全球化、深度化、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

25级MTA研究生黄婷同学的《基于文化折扣理论的地方性美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针对当前美食文化全球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折扣困境,提出了感官转译的破局秘钥,并构建了“文化解码—感官编码—情感连接—价值共创”四步传播模型,以此让襄阳大头菜乃至更多的地方性美食超越作为“物”的局限,真正成为沟通世界、打动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

学术交流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MTA教育中心将为各位学员提供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朱运海教授对参与发言的6位研究生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关注时事热点,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并通过学术会议和同行进行交流。

(审核:王天天; 责编:朱运海)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