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让泽)2025年11月16日,湖北文理学院MTA教育中心2024级、2025级MTA研究生在《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专题》两门课程的负责人朱运海与康玲的带领下,与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博士代表、襄阳市山水文化研究会成员代表一同前往保康六柱垭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展移动课堂。此次移动课堂聚焦非遗活化利用和康养业态培育,旨在通过实地研学,深化理论认知,赋能地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研究会、研究院与MTA教育中心联合调研组在游客中心考察)
在上午十点半和煦的初冬暖阳中,参加移动课堂的成员集体乘车抵达海拔1525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5%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六柱垭。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在景区游客中心认真聆听了工作人员关于景区生态文化保护理念、特色文创产品与农特产开发、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应急管理措施的详细介绍,为接下来的实地考察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湖文MTA师生考察游客中心)
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移动课堂研学队伍考察了养生馆片区,在彭祖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讲解中,感受养生馆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漫步于别具一格的悬崖餐厅与云端餐厅,穿行于惊险壮美的高空栈道,品尝了黄龙观村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核桃。

(湖文MTA师生、山水文化研究生会成员参观养生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大家还沉浸在彭祖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时,又来到了村史馆和六柱垭文化体验中心。

(湖文MTA师生调研六柱垭文化体验中心)
在这里不仅感受了贺龙红军在保康的英雄事迹、老支书章祖良艰苦创业的故事和新时代女青年章娟接续奋斗的佳话,更是体验到了国学研学产品和稷下学宫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湖文MTA师生、山水文化研究生会成员参观六柱垭文化体验中心)
移动课堂的高潮在极顶圣贤居酒店会议室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中到来。长达三个小时的头脑风暴,思想火花不断闪现。与会MTA学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实地见闻,围绕景区品牌打造、游客体验优化、业态创新、营销策略等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景区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专题座谈会现场)
朱运海教授对每一位学员的发言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现场点评。他不仅肯定了大家思考中的闪光点,更从产业高度和学术角度出发,敏锐地指出了各项建议的可行性与改进方向,引导大家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商业逻辑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康玲副教授为本次移动课堂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校会联合研学取得的丰硕成果,感谢六柱垭景区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并寄语全体MTA学员和研会成员,要以此次移动课堂为新的起点,持续关注文旅产业前沿动态,将所思所学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际能力。
此次移动课堂不仅是湖北文理学院MTA项目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次生动体现,更是高校与学术组织(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社会团体(襄阳市山水文化研究会)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的一次成功探索。活动强化了MTA学员的实践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六柱垭景区带来了年轻的专业视角与创新思路,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责编:王天天;审核:朱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