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碧栓)2025年11月9日上午,旅游管理硕士(MTA)教育中心成功举办以“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以漳纸工坊为例”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襄阳市政协委员、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志愿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颜拥军老师担任主讲,2024级MTA全体学员参加了学习。讲座由康玲老师主持。

讲座中,颜拥军结合自身多年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实践经验,以“漳纸工坊”这一生动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他强调,“兴趣”是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持久、最根本的驱动力,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真心热爱,非遗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颜拥军进一步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特性。他详细阐述非遗的“活态性”,指出非遗并非凝固的历史标本,而是存在于特定社区、依赖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并不断演变发展的活的文化形态;强调“传承性”是非遗得以延续的根本,其核心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代际传递;同时,他也点明非遗与特定地域环境、文化生态紧密相连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特色构成了非遗独特的文化身份与价值基础。
对于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路径,颜拥军分享了前瞻性的思考。他探讨如何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通过创意设计与市场运作,将非遗项目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他还就如何有效地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资本”与可持续的“资金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和建议,为MTA学员在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MTA学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理解,拓宽其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视野,也进一步激发大家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责编:王天天;审核:龙雨萍)